5月19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研究”课题组所著的《中国能源转型:走向碳中和》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办了新书发布会。会议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针对书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与讲解,随后开展了针对国内“碳中和”与绿色能源发展的专题讨论与发言。
我国该如何实现碳中和?以下四条路径或许是个办法
「消息」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四种路径
本次《中国能源转型:走向碳中和》对“碳中和”在国内的现状和预测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研究。李平所长在介绍中,强调了“碳中和”的重要性,不仅作为我国对世界的重大承诺,也是两个百年目标重大决策。他指出到了2035,中国第二产业依然在国内占据30%以上,高于其他发达国家,这对于促进国内“碳中和”发展并不利,目前我国相对来说缺乏可持续能源支撑,要尽力不依赖化石能源,促进转型升级。
书中针对高碳经济体系下实现“碳中和”的基础与路径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以下四个途径:
•通过节能实现减排是最经济、最直接的路径;
•发展低碳和非碳能源降低高碳能源比重;
•碳基能源的循环利用是我国“碳中和”的自由之路,改善生态是必要手段。
•此外,针对清洁电力对煤炭和天然气的替代与“碳中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建设性的路线建议。
我国该如何实现碳中和?以下四条路径或许是个办法
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副会长、能源委员会理事长,国际能源论坛组织前秘书长孙贤胜针对国内“碳中和”发展进行了发言,指出我国目前在实现“碳中和”的路程中,有四大挑战:
•我国目前在工作生活中,化石能源依旧比重大;
•目标说明要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时间非常紧迫,压力大;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体量大,发展的工作量也相应的大大增加;
•实现“碳中和”、“碳达峰”,2030年前依靠目前技术,而到了2030年后,需要依靠新技术,说明我国在技术方面要加大投入。
除此之外,孙贤胜说道,在阅读《中国能源转型:走向碳中和》时得到了一些启发。第一,能效是第一大能源,我国在发展“碳中和”事业过程中务必要促进能效水平提高。第二,把日常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作为资源利用,目前要靠现在的技术,50年后要靠新技术,同样说明要加大技术的投入。第三,目前来说,石油和天然气依旧任重道远,20年内还需要负责重要作用。(来源: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国际能源网)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银河优越会环保”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jinbeidou.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及时删除内容。